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NICU早产儿的父亲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孙潇潇, 陈朔晖, 滕燕萍, 王华, 刘丹
中华护理杂志    2024, 59 (4): 455-46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4.04.010
摘要251)   HTML0)    PDF (991KB)(27)    收藏

目的 了解NICU早产儿父亲的出院准备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个性化的出院健康教育计划及延续性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6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的父亲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父母版量表进行调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ICU早产儿父亲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186名NICU早产儿父亲,其出院准备度-父母版量表总分为(179.97±28.20)分,标准化得分为(7.82±1.16)分,33.3%的早产儿父亲出院准备不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就医距离、父亲的年龄、家庭年收入、家庭子女个数是NICU早产儿父亲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 结论 NICU早产儿父亲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需关注早产儿出生胎龄小、出生体重低、住院天数长、就医距离远以及年轻、家庭年收入低、生育第1胎的父亲,并为其制订个性化的出院健康教育计划及延续性护理计划,以提高其照护知识和技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NICU早产儿父亲出院准备体验的质性研究
孙潇潇, 陈朔晖, 梅伶俐, 莫凤逸, 刘丹, 俞晓明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22): 2710-271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22.003
摘要384)   HTML0)    PDF (920KB)(13)    收藏

目的 深入了解NICU早产儿父亲出院准备的真实体验,为护理人员制订个性化的早产儿出院健康教育计划及延续性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4月—7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妇产科医院NICU收治的15例早产儿的父亲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早产儿出院当天和出院后第6周进行2次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zzi 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 结果 将NICU早产儿父亲出院准备的体验归纳为4个主题:①早产儿父亲困扰与成长并存,包括出院当天期待见到早产儿并对出院照护有信心、出院后存在多种负性情绪、出院后同理心和责任心增强;②独立照护能力不足,包括缺乏获取专业照护知识的途径、照护技能有待提高、过度依赖早产儿母亲;③家庭-社会角色冲突;④渴望获得支持,包括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更多家庭支持。 结论 在出院准备过程中,NICU早产儿父亲的负性情绪与成长体验并存,具有降低角色冲突、增强独立照护能力、获得心理及多方支持等需求。护理人员应为其制订个性化的出院健康教育计划及延续性护理计划,以提高其出院准备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短肠综合征继发肠衰竭患儿父母营养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
梅伶俐, 凌云, 胡艳, 翁冬芳, 周金燕, 陈朔晖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20): 2452-2458.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20.003
摘要307)   HTML0)    PDF (1162KB)(23)    收藏

目的 了解短肠综合征继发肠衰竭患儿父母营养照护的体验,为制订科学有效的营养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12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收治的16例短肠综合征继发肠衰竭患儿的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患儿出院前1 d和出院后第2~3周内进行2次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共归纳4个主题、6个亚主题。①营养照护困扰呈阶段性变化:急性期感到不知所措;代偿期管饲喂养、管道维护、辅食制作困扰较多;恢复期居家营养照护负担较重。②营养照护者-父母角色冲突致其自责、愧疚。③从同伴和医护人员支持中获得积极体验。④期盼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营养支持服务:希望开设系统的营养照护课程;希望出院随访时给予居家营养照护指导;希望实施家庭肠外营养支持。结论 短肠综合征继发肠衰竭患儿父母的营养照护困扰较多且呈阶段性变化,其照护体验受同伴、配偶、医护人员的影响,期待获得家庭肠外营养支持。医护人员可评估患儿父母不同阶段的营养照护困扰,开设系统化、阶段化的营养照护培训课程,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提供家庭肠外营养支持,以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医护人员对新生儿安宁疗护感受和经验的质性研究
李梦婷, 陈朔晖, 陈晓飞, 程晓英, 罗飞翔, 梅伶俐, 周金燕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8): 908-91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08.002
摘要876)   HTML5)    PDF (889KB)(17)    收藏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关于新生儿安宁疗护的感受和经验,为新生儿安宁疗护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于2020年5月—7月对13名新生儿科医生和护士、护理管理者、医务社会工作者、安宁疗护医生和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提炼出5个主题,临终新生儿的需求、临终新生儿家长的需求、医患沟通、安宁疗护的介入时机、安宁疗护的多学科团队。结论 新生儿安宁疗护要关注临终新生儿减少疼痛、舒适护理、营养支持、安全感等需求,关注新生儿家长陪伴患儿、情感支持、信息支持、专业指导、被理解和尊重等需求,要促进有效及良好的医患沟通,介入时需结合患儿疾病情况和家长意愿,多学科协作是开展新生儿安宁疗护的良好模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短肠综合征患儿照护者负担体验的质性研究
梅伶俐, 陈朔晖, 胡艳, 翁冬芳, 周金燕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6): 718-72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06.011
摘要485)   HTML0)    PDF (911KB)(13)    收藏

目的 了解短肠综合征患儿照护者照顾过程中的负担体验,为制订个体化的有效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设置访谈提纲,于2021年7月1日—9月1日对16名短肠综合征患儿照护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短肠综合征患儿照护者的负担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微观系统-照护者困扰和成长并存;中观系统-生活模式改变;宏观系统-支持系统不足。结论 短肠综合征患儿照护者社会生态系统不容乐观,普遍存在较重的照护负担,可尝试实施“亲属策略”、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以提供专业指导、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模式,提高患儿及其照护者的健康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新生儿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构建
陈晓飞, 陈朔晖, 李梦婷, 沈倩倩, 罗飞翔, 程晓英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22): 2707-271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2.003
摘要527)   HTML1)    PDF (992KB)(13)    收藏

目的 构建新生儿安宁疗护服务体系,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以人性化护理理论、舒适护理理论为基础,在文献回顾、质性研究的基础上拟订新生儿安宁疗护服务体系。2020年9月—11月,对来自7个省(市)的25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具体内容。结果 2轮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5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24~0.212、0.111~0.204(均P<0.001),条目重要性评分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34、0.07~0.24,可行性评分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39、0.08~0.24。形成的新生儿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包括组建安宁疗护团队以及安宁疗护的介入时机、服务对象、服务内容4个一级条目,12个二级条目,38个三级条目。结论 新生儿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行性,可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1例先天性簇绒肠病患儿的营养管理
陈晓飞, 陈朔晖, 李美, 沈倩倩, 范美花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12): 1512-151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12.016
摘要483)   HTML0)    PDF (620KB)(6)    收藏

先天性簇绒肠病属于罕见疾病,疾病早期患儿常因顽固性腹泻危及生命,营养管理是其护理难点。该文总结l例先天性簇绒肠病患儿营养管理经验。护理要点:开展营养筛查及评估,为制订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提供依据;尽早开展肠外营养支持,追赶体重增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改善患儿营养状况;预防并及时干预常见并发症。经过60 d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儿病情得到控制,身高、体重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NICU早产儿父亲出院准备度的研究进展
孙潇潇, 陈朔晖, 刘丹, 施卸丽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10): 1262-126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10.017
摘要405)   HTML0)    PDF (712KB)(12)    收藏

NICU早产儿出院后需要接受持续的健康管理。父亲是早产儿的主要照护者之一,其出院准备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该文对NICU早产儿父亲出院准备度的概念、现状、评价工具、影响因素及提高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促进国内医护人员关注早产儿父亲的出院准备度,为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感染防控策略与建议
徐红贞 林楠 陈朔晖 傅君芬 舒强 陈志敏 孙伟 周红琴 黄国兰 沈美萍 陈建军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 (supplement): 169-175.  
摘要247)      PDF (1005KB)(183)    收藏
在诊治新型 冠状病毒肺炎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 COVID-19) 的同时 ,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面临严峻挑战。该文提出儿童 COVID-19 院内感染防控策略与建议 , 包括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防控机制的基础上 , 积极开展全员培训 ; 加强感染监测与感染暴发管理 ; 落实医务人员防护措施 ; 严格执行清洁消毒工作 ; 加强标本采集和运送管理 ; 规范医疗废物管理 ; 关注医务人员健康 ; 重视患儿和家长心理健康。同时该文对儿科门急诊、隔离病房、新生儿病房等重点部门提出了管理建议 , 旨在为儿科预防与控制 COVID-19 院内感染提供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护理
章毅,陈朔晖,罗飞翔,潘丽丽,夏雨,姜丽华,陈晓飞,沈倩倩,毛姗姗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 (9): 1409-1411.   DOI: 10.3761/jissn.0254- 1769.2020.09.025
摘要402)   HTML1)    PDF (524KB)(7)    收藏

总结4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进行仿真模拟演练优化鞘内注射流程,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护理、完成多学科团队个体化评估;术中做好药物复温护理配合;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鞘内注射,于术后第2天出院,随访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应用
虞露艳,应燕,王秋月,陈朔晖,徐红贞,诸纪华,胡雁
中华护理杂志    2019, 54 (3): 356-36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9.03.006
摘要1352)   HTML12)    PDF (1033KB)(75)    收藏

目的 将基于循证的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规范儿科护士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操作,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方法 检索静脉输液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循证资源。通过文献质量评价,纳入2篇指南和1篇系统评价作为证据资源的参考文献。总结12条证据,通过可行性、适宜性和临床意义进行评价,产生7条最佳证据,并转化为4条临床审查指标。遵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的标准程序进行证据的临床应用,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访谈、查阅护理记录收集数据。以护士每条审查指标执行率、静脉炎和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及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评价证据应用的效果。结果 基线审查中外周静脉敷料出现潮湿、松脱和(或)明显污染时护士应更换敷料等3条依从性差的执行项目,在证据应用后执行率显著提高(P<0.001)。证据应用后禁食和非禁食患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证据应用前后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基于循证的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可规范护士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操作的护理行为,延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提高儿科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新生儿疼痛表情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进展
李梦婷, 陈朔晖
中华护理杂志    2019, 54 (11): 1644-164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9.11.009
摘要485)   HTML2)    PDF (1012KB)(3)    收藏

该文综述了新生儿疼痛表情数据库的建立、新生儿疼痛表情自动识别流程、新生儿疼痛表情自动识别系统的类型、疼痛表情识别系统的应用与不足,以期加强护士对新生儿疼痛表情识别系统的了解,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罗飞翔 陈朔晖 程晓英 樊小燕 王琴 尹雅郡
中华护理杂志    2017, 52 (8): 949-953.  
摘要351)      PDF (788KB)(5)    收藏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留置PICC期间所拍摄的胸片,记录胸片上的导管尖端位置,采用椎体定位计算导管尖端位置改变。计算拍摄胸片当日和首次定位时相比的体重增长率。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胸片上导管尖端移位和体重增长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共有5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和246张胸片纳入研究。首次拍摄胸片当日体重为0.60~1.46(1.06±0.25)kg;日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为5(3,7)d。末次胸片时间为置管后(24.0±9.1)d;体重增长率为11.8%~114.8%,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为41.5%(27.1%,65.3%);全部患儿的PICC尖端位置出现改变,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为3(1.8,3.5)个椎体,其中75%出现2个椎体以上的移位,50%有3个椎体的移位。导管尖端偏移的幅度和体重增长率相关。在体重达到40%、70%、100%的增长率时,相对应的PICC尖端出现近似2个、3个和4个椎体的移位。PICC尖端位置改变和体重增长显著相关(r=-0.7,P<0.01);但不同体表穿刺部位二者的相关性有差异。 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PICC尖端位置受体重增长影响。结合PICC首次定位,体重增长40%、70%是导管位置追踪的关键时机。体重增长>100%应拔除或更换导管。通过易受骨骼生长和肢体动作影响部位穿刺的PICC,需提高导管定位的频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